搜索在变,营销也在变。当AI能直接给你答案时,你还需要点开十个蓝色链接吗?
2025年,全球互联网的玩法真的变天了。根据Search Engine Land的报告,现在43%的搜索流量都来自AI生成式搜索——用户问问题,AI直接给答案,跳过了传统的“十条链接”环节。
当有人问ChatGPT“2025年最佳工业传感器”时,看到的不是一堆网址,而是AI直接给出的精准推荐。这种变革下,传统搜索引擎优化(SEO)正与生成式引擎优化(GEO)共同构成数字营销的双引擎。
搜索行为正发生根本性变化。Gartner预测,到2026年传统搜索引擎流量将减少四分之一,AI聊天机器人等新玩家将抢占更多地盘。
贝恩公司的报告更直接地指出:80%的消费者现在近一半的搜索都依靠生成式AI完成。
全球使用AI搜索的用户已突破8.3亿,更关键的是,其中62%的用户看完AI答案后就不再点击传统链接。 这种“无点击搜索”正在重塑流量获取规则。
一位资深营销人描述:“过去做SEO像是在菜市场抢摊位,拼的是搜索结果页的露脸机会;而现在做GEO则是在AI的答案里争黄金展位,要的是那份权威推荐的信任背书。”
为了直观理解GEO与SEO的本质差异,以下图表概括了它们在五个关键维度上的不同:
SEO作为已经发展二十多年的数字营销基石,其核心目标是提升网页在传统搜索引擎(如百度、谷歌)结果中的排名。SEO遵循相对透明的规则体系,主要依靠技术优化和内容优化两大支柱。
SEO的技术重心包括关键词密度、外链权重和网页加载速度等。在SEO框架下,内容通常以长篇形式呈现,旨在全面覆盖主题及相关长尾词,从而最大化搜索可见性。
SEO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可持续性。一旦排名建立,只要持续维护,流量相对稳定。而且,SEO流量具有高意图特征——用户通过主动搜索关键词找到网站,表明他们已经对相关内容产生兴趣。
然而,SEO在AI搜索时代也暴露出局限性。过度依赖关键词和外链数量的传统方法,可能导致内容质量下降。
某智能家居品牌曾为了优化SEO,在产品描述中硬生生堆砌“智能控制”这一词组21次,结果被AI标注为“低质量内容”,品牌提及率下降了75%。
GEO作为新兴优化方式,专门针对生成式AI工具(如DeepSeek、豆包等)进行优化。其核心目标是让内容被AI直接引用为答案,而不仅仅是显示在链接列表中。
语义结构化,让AI看得懂
GEO要求内容以机器可读的方式组织。企业使用Schema标记把内容拆分成“谁-关系-特点”的三元组,或采用“问题-证据-结论”的三段式结构。
研究表明,300字以内的模块化内容加上摘要,可使AI提取信息的效率提高40%以上。
权威性建设,让AI信得过
GEO采用增强版E-E-A-T框架(经验、专业性、权威性、可信度加上实体认证)。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表明,内容中添加具体数据,被AI引用的概率可提高37%-40%。
多模态协同,适应AI潮流
动态进化,跟上AI更新节奏
主要AI平台的模型参数平均72小时就更新一次,内容容易“过期”。GEO通过“监测-学习-优化”的闭环,使内容能持续保持在AI“知识库”的前沿。
尽管GEO优势明显,但认为GEO将完全取代SEO是一种误解。实际上,两者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。
SEO目前仍覆盖70%的主动搜索用户,这些用户继续通过百度/谷歌等传统搜索引擎查找商品。而GEO则抢占快速增长的AI搜索入口——80%的AI搜索用户依赖“零点击答案”。
将两者关系类比为“门店招牌(SEO)”与“智能导购(GEO)”再恰当不过。缺失任一环节都可能导致用户流失。
在用户决策的认知阶段,GEO发挥主导作用——用户通过AI问答获取信息,结构化内容易被引用。而当用户进入比较阶段,SEO则更为重要——用户会主动搜索“品牌A vs 品牌B”等关键词来了解产品细节。
某英语培训机构通过同时优化SEO和GEO,覆盖200多个长尾场景,成功招募5000名学员,收入增加1500万元。某美妆品牌优化视频摘要后,在Google SGE的AI引用率上涨89%,销售额增长40%。
这些案例表明,GEO与SEO的协同效应远大于单独使用任一策略。
要实现GEO与SEO的协同效果,企业需要遵循以下实践原则:
用同一份权威信息源,分别适配SEO的长文和GEO的结构化信息。这意味着需要创建能够同时满足两种优化方式要求的内容体系。
具体而言,针对重要主题,可以先准备一篇全面覆盖的SEO长文,然后将其拆分为FAQ、数据表、案例研究等GEO友好格式。
结构化数据标记是关键环节。使用Schema.org词汇表为内容添加结构化数据,帮助AI更好地理解和引用你的内容。
网站技术优化也不可忽视。确保网站加载速度快(首屏加载时间≤1.5秒)、移动设备友好,这对SEO和GEO都有积极影响。
建立全网一致的品牌信息——公司名称、地址、电话、产品参数等在所有平台保持一致。这种一致性对GEO尤其重要,因为AI会交叉验证多个信息源。
积极争取权威背书,如行业媒体报道、权威数据引用、第三方专家推荐等。这些信任信号对提升AI引用概率至关重要。
在实践中,企业需避免以下几个常见误区:
GEO不是一次性的营销任务,而是需要持续进行的长期策略。AI模型的规则和信息需求变化迅速,需要定期更新内容以保持引用率。
一些企业试图通过“黑盒打法”操纵GEO结果,如提示词注入操控、伪UGC矩阵等。这类做法风险极高,可能导致被AI平台降权或加入黑名单。
未来几年,SEO和GEO将长期并存,形成搜索流量的双轨制。企业需要适应这一现实,构建兼顾两者的数字营销体系。
某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实践颇具启示性:通过GEO优化发现,用户对“续航”的提问中,70%会关联“冬季实测数据”。
某齿轮厂的实践提供了直观对比:他们做GEO一年花费6000元,获得了10万元订单;而之前做SEO年花费1.5万元,效果却不如GEO。这并非说明SEO已过时,而是揭示了一个事实:在AI搜索时代,GEO+SEO的协同策略能带来更大回报。
未来搜索的赢家,不是那些选择GEO还是SEO的企业,而是那些能巧妙平衡两者、形成互补优势的品牌。GEO优化的浪潮不是终点,而是人机协作新范式的起点。
网站:0 个 小程序:3 个 文章:11 篇
6
¥7.00元起
9
¥8.00元起
9
¥8.00元起
9
¥8.00元起
9
¥14.00元起
2
1
2
7
¥35.00元起
4
¥216.00元起
5
¥54.00元起
6
¥180.00元起
8
¥25.00元起
Copyright @ 2021 巴适自动秒收录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来路自动抓取的结果,不代表本站赞成被显示网站的内容或立场。 蜀ICP备15001851号
本页阅读量次 | 本站总访问次 | 本站总访客人 | 今日总访问次 | 今日总访客人 | 昨日总访问次 | 昨日总访客人 | 网站地图
巴适自动秒收录于2010年7月建站,现已经稳定运行
技术支持:巴适自动秒收录